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国际五一劳动节的确立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即现在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恩格斯
国际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举行集会或文体活动。在国际上,有的国家会在五一当天举行游行示威,有的国家则有独特的民俗活动。
“五一”的传入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联络几个进步组织,成立同盟会,并创办一份机关报——《民报》,大量介绍西方革命内容,其中第四卷和第五卷首次将国际劳动组织情况和巴黎公社起义情况向国人做了长篇介绍。受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了“五一”节纪念活动。

孙中山
1918年3月,《劳动》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第三号劳动节专刊中,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中国人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工”的力量,中国劳工群众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节日,应该予以纪念。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五一节”MayDay杂感》,引起国人对“五一”节的关注,后有多个刊物介绍五一。

李大钊
致敬劳动者们



劳动最光荣,奉献是美德。劳动是创造快乐的源泉,是创造富有的基础。五一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祝工师全体师生五一劳动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