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对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食品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结合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应在分院院长的领导下,组成由各有关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为核心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副组长:食品工程学院教学院长
组 员: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食品营养与安全教研室主任、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教授(代表)。
主要职责有:
(一) 审查有关教研室所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参照教务处颁布的理工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组织各教研室编写制定每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并报食品工程学院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备案;
(二)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查、批准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名单,并于每届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一周报办公室备案;
(三) 研究、指导及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四) 组织成立毕业答辩工作小组,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
(五) 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报向食品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报办公室备案。
二、命题与学生选题
(一)指导教师遴选
1.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应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指导教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和提倡各教研室聘请校外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2. 指导教师应有实际的设计、实验或研究工作经验、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命题要求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范围和深度,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已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难易适度,份量适中,过程较完整,以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
2. 选题应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我院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应尽量选自生产实际或科研课题。
3. 应有充分的资料、文献数据、规范写作依据。
4. 鼓励与外校或企事业及科研单位的交流,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 论文(设计)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6. 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或参数)不能雷同;毕业论文题目不能重复。
7. 毕业设计题目,应在设计的第七学期确定,报办公室审查备案,并尽早发给学生,以便提前收集资料,着手查阅文献,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
8. 经食品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备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得随意改变。凡需要改者必须书面申请,经分院院长审批后,方可更改,并报食品工程学院办公室备案。
9. 在校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教学规范,原则上亦按本细则要求落实,随同校内题目一并报教务处备案。
10. 以下几种选题不宜采用:
(1)选题过专、过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太大、太难,学生难以胜任。毕业论文尤其要克服此倾向。
(三)学生选题
1. 教研室应根据教务处和分院的工作安排及时组织教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题目。
2. 教研室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在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题目后应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及时向学生公布。
3. 教研室在学生选定题目后应及时组织教研室(课程组)安排、落实指导教师。教师在接受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后应及时召集学生,并对学生开题、资料收集、文献综述、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指导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主要参考资料目录,提出写作质量、工作量和进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任务书填写与下达
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下达,每生一份。
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设计主要任务及目标、进度安排等。
3. 在主要内容栏中,以目录形式写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内容和步骤应尽量详尽、具体。
4. 在进度安排栏中,要落实到每一周毕业设计任务的内容。
5. 在任务栏中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至少包含1篇外文文献。
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一)开题与资料收集
1. 学生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两周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
2. 教研室主任、教师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检查的要点:
(1)检查学生的文献综述和方案论证,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2)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3)是否具备毕业设计(论文)所要求的基础条件。
3.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做。
4.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本课题主要任务及目标。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指导教师收到开题报告后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结果或论文论点的主要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每个学生。
(二)指导与修改
1.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既要负责业务指导,又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纪律教育。教师应切实纠正毕业论文(设计)脱离实际的倾向,坚决反对学生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积极倡导科学、求真、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
2. 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必须坚守岗位;经分院批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教师临时负责指导,同时外出时间应控制在2周以内。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表现是年度考核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工作负责、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的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鼓励;对敷衍塞责、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的指导教师应视其情节轻重认定为相应的教学事故。
3. 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上。
(三)指导教师职责
1. 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订好指导计划;
2. 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一周给所指导的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可附课题指导书);
3. 审查学生拟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含工作内容、方法及进度等);
4. 检查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拟定方案和进行设计(论文);
5. 个别或集体答疑,检查进度,加强学生考勤和纪律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按有关要求作出恰当的审查意见,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行为规范
1. 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2. 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3. 紧密联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课程实习或实验、毕业实习,并独立地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
4. 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凡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期间,不与指导教师主动联系与见面的学生,一律按旷课处理,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5. 勤俭节约,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因违规操作损坏仪器设备需照价赔偿。
四、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由封面、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设计(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注释、致谢、封底等10个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及格式如下:
(一)封面应包括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作者及学号、所属系及专业、指导老师姓名、时间等内容。
(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 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或创新点。
2. 论文(设计)正文:
(1)论文(设计)必须只有一个明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2)论文(设计)写作必须以数据来说明问题。
(3)论文(设计)尽可能发掘创新点。
(4)正文使用数字分级番号,即一级标题番号为:1,2,3… 等, 二级标题番号为1.1,1.2,2.1等,三级为1.1.1,1.2.2等。
3. 注释: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
4. 参考文献:文章刊物需注明:作者,年份:篇名,发表的刊物名,期号;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5. 附录: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学生可根据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
6. 致谢:致谢中应列出资助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工作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基金;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 论文(设计)的装订顺序:
(1)封面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6)附录(可根据论文情况自定)
(7)参考文献
(8)致谢
交打印稿的同时,应同时向指导教师交电子文档,毕业论文电子稿应采用word或wps文档格式来书写。 一律使用A4页面左侧装订;题目用黑体二号居中,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摘要和关键词用宋体小三号字;正文用仿宋四号字;附录及参考文献用宋体五号字。
五、答辩
教研室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开展前应根据学生人数,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教师力量分设若干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审阅、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至少应由3位教师组成,其中1人为组长,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具体组织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于答辩前5天向答辩小组提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及评分。答辩小组成员应按照答辩小组组长的安排交叉评阅本小组负责答辩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要件、结构、论点、论据、见解以及是否有抄袭等情况,提出评阅意见和成绩建议。
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讨论的主题,拟出若干质疑问题,并于答辩前将质疑问题告诉学生,让其准备30分钟。
答辩开始时,学生应首先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15分钟为限),然后对质疑问题一一作答。答辩小组必须作好学生答辩记录,给出学生答辩成绩。
六、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设计(论文)后,必须通过“审阅”、“阅评”、“答辩”三个环节。
(一)审阅(评定“平时成绩”)
学生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报告)及其附件(包括任务书、产品等)正本一并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评定平时成绩。内容包括: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及是否符合要求;
2. 对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进行实践的能力(包括文献整理、方案制定等)。
3. 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实验技能、图件等的评价;
4. 创造性采用新技术状况的评价;
5. 对学生工作态度(对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态度、组织纪律情况)的评价;
6. 存在的问题及错误。
7. 经指导教师写出的评语,并评定“平时成绩”后,才能完成了环节。未完成该环节或者,不得进入评阅环节。
(二)评阅(评定“评阅成绩”)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在答辩前五天交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由其落实相应专业职称及以上人员进行评阅。评阅人应认真评阅,写出具体而恰当的评阅意见,并评定评阅成绩。
1. 对毕业设计的评阅意见应包括:
(1)立题是否正确、严密,有无独创性;
(2)技术路线是否合理;
(3)数据是否完整、可靠;
2. 对毕业论文的评阅意见应包括:
(1)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独创性;
(2)分析问题是否严密,处理数据是否恰当,结论是否正确;
(3)文字表达及其他附件的水平。
评阅人根据上述内容写出评语及评定“评阅成绩”后,才算完成了评阅环节。未完成该环节者,不得进入答辩环节。
(三)评定“答辩成绩”
1.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均应在毕业答辩会上公开进行。各系答辩委员会(设主任、秘书及委员等5~7人),负责主持本系毕业生的答辩工作。
2. 答辩时间统一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周进行,各系应将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名单及日程安排表及时向学生公布,并报教务处备案。
3. 毕业设计(论文)最迟应在答辩前两天返给学生准备答辩。
4. 学生答辩报告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课题任务、目的与意义;
(2)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等;
(3)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4)设计(论文)的价值;
(5)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5. 提问时间不超过10分钟,提问内容应包括:
(1)要求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与题目有关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认识等;
(3)考察鉴别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 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小组给出评定“答辩成绩”。
(四)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的评定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总成绩采取加权评分法,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和评阅成绩与答辩成绩的权重分别为70%、30%。最后由答辩委员会加权合计,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一般优秀人数不多余总人数的15%,及格与不及格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15%。
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见(附录)。
(五)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成绩评定,参照上述办法,由学生所在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就地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提出评定成绩的具体意见,回校后交系答辩委员会审定。
七、毕业设计(论文)收集与存档
(一)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收集
教研室在组织完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评审及答辩工作后,应对各指导教师评定的各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班将成绩表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交食品工程学院办公室存档。装订后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原件、毕业设计手册、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开题报告答辩记录、毕业论文学生承诺书、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中期检查表、重复率查询报告等全部交食品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存档。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检查
1.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检查。在学生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系应组织专家对学生论文(设计)的情况进行抽检。抽查结果登记存档。
2. 抽检的主要内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题目难易度及工作量;选题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研究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应用能力;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质量;指导教师及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是否恰当,及答辩小组对答辩题目的选择是否合乎要求等。
(三)抽检专家选定:由院(系)指定,应为副教授及以上人员。
(四)抽检数量:原则上应按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进行抽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标准
评分项目 |
评价内涵与标准 |
分值 |
工作表现 |
1 |
学习态度 |
学习态度认真,工作作风好,遵守纪律,按指导教师要求按时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从日程安排表、考勤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 |
6 |
2 |
科学实践、调研 |
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较好地了解生产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原理、方法,或进行科学实践、调研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为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提供良好的背景,达到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
6 |
3 |
题目 工作量 |
工作量饱满(从任务书要求、论文实际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
7 |
能力水平 |
4 |
查阅文献资料 |
目标明确,范围合理,除广泛涉猎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外,还能适当延伸至与选题相关的其他领域,方法、手段运用得当,符合选题需要;收集的文献翔实可靠,能够比较全面地占有相关领域的资料,对设计(论文)的写作进行强有力的支撑(从文献的数量、种类、发表年代等方面进行评价)。 |
5 |
5 |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
设计(论文)反映能学生比较系统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
6 |
6 |
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
能根据任务要求很快进入设计角色,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并从中确定最佳方案。 |
4 |
7 |
计算能力 |
能够进行本专业要求的计算,理论依据正确,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正确。 |
3 |
8 |
外文运用能力 |
根据选题需要,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有外文参考文献。(从外文摘要水平、外文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
5 |
9 |
计算机应用能力 |
独立操作使用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编程、录入、排版并使用CAD绘图。 |
5 |
设计 、 论 文 质量 |
10 |
绘图质量 |
原则上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制图表,图面整洁,规范准确,符合国家标准,图表精确,视图布局合理,尺寸标注完整,符合规范标准。图纸按规范进行折叠。 |
7 |
11 |
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撰写水平 |
要求项目齐全(项目来源、依据、任务书、目录、正文、图表、图纸、参考文献等),写出各不少于400字的中、外文摘要,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思路清晰,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简洁,文章结构严谨,字数不少于10000字。 |
10 |
12 |
设计说明书或论文规范化程度 |
符合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中的技术用语和计量单位、格式、图表、数据、各种资料的运用及引用准确规范。 |
4 |
13 |
设计(论文)效果 |
设计(论文)有创新意识,研究方法新颖,研究成果有改进或有独特见解(从实际价值、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评价)。 |
4 |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标准
成 绩 |
评定内容和依据 |
90-100分 |
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的阐述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方案(论点)正确,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礼貌和仪容仪表。 |
80-89分 |
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的阐述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思路清晰,方案(论点)基本正确,能准确回答主要问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礼貌和仪容仪表。 |
70-79分 |
答辩时,能够简明的阐述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主要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或经教师启发后正确地回答,但缺乏深入的分析。 比较注重礼貌和仪容仪表。 |
60-69分 |
答辩时,能够阐述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能回答出,或经答辩教师启发答出,回答问题较为肤浅。注注意礼貌和仪容仪表。 |
60分以下 |
答辩时,不能正确阐述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不清楚或有重大错误,经答辩教师启发,回答仍有错误或回答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