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在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检测方面 取得新进展

来源:科学研究 2021/03/12

我院王春燕副教授研究团队关于新型石墨烯掺杂氧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在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CuO nanoparticles-modified graphene oxide (CuO@GO) nanocomposites for Determination of Zearalenone Mycotoxins in Food Samples”为题,于2021年2月2日发表于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该研究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和掺杂氧化铜纳米粒子的石墨烯,并利用SEM和XRD对其进行了形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了电化学表征。用石墨烯掺杂氧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并作为工作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技术对食品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石墨烯掺杂氧化铜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被用于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线性范围为10 - 150 ng ml-1;传感器的灵敏度0.4895µA/ng ml-1;检出限达到 0.012ng ml-1。将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性能对比,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的优势。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是世界范围内污染农作物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当畜禽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对机体造成生殖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甚至还可在机体组织中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我们的研究可精准的检测出饲料及饲料原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第一单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王春燕老师。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食品工程学院在本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